学校主页| 联系我们
 
团学工作
 学生组织 
 各类竞赛 
 资格证考试 
 学生活动 
 社会实践 
 奖评助贷 

《一名数学教师的阅读故事》主题讲座
2023-04-13 10:15 作者: 编辑:刘慧芳    (点击: )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要从阅读开始。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

主讲人:刘祖希

主讲人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编委

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中学工作组成员

全国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创始人

演讲内容

很高兴参加本次全民阅读月活动,“读”活动的主题是阅读助力乡村振兴。

我的老家在乡村,我就讲一讲自己的阅读故事吧。我出生在湖北江汉平原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长大后到城市读书,参加工作也成了一名教师、教育工作者,算是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人们常说,阅读改变人生。我想说,阅读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更丰富了我的人生。下面我讲五个阅读故事。

第一个故事:半本识字书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人们虽然说不大会为吃饭发愁,但读书在那个时候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当时的书包、课本、课桌椅都是家里几个孩子共用的,大的孩子用完小的孩子接着用。到我快要上一年级的时候,当时很多乡村都没有读幼儿园的说法,儿童到了六岁直接上一年级,父亲见我一直眼巴巴的看着哥哥姐姐读书、写作业。有一天,他不知从什么地方带过来一本识字书,准确的说是半本书,因为这本书既没有头也没有尾,更没有封面。但是,我仍然如饥似渴地读这个书,认上面的字,从前往后读,从后往前读,甚至从每一页背面的字迹、笔画,猜测正面是什么字。从此,我彻底告别了曾经心爱的泥巴和小动物们。这半本识字书,算是我的启蒙书。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段很小的阅读经历,不仅帮助我开始识字,而且还帮助我养成了珍爱读书、精读书目的习惯,就是尽量把一本书读透,多次读,反复读,珍藏起来,不抛弃,不放弃每一本好书。

第二个故事:一本课外书。

后来,我就顺理成章、按部就班地读小学、初中、高中,似乎这一路走来,没有什么特别的阅读故事,因为在那个高考改变命运的时代,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几乎都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成天就是与课本、练习册、试卷打交道。但是,也有一次是例外,当时我读的高中是县城里面最好的中学,离家比较远,需要住宿,原本每周学校放一天假,我们可以回家换洗衣物,补充粮食,但是有一次,家里人到县城里办事情,就把需要的衣物和粮食都给我带回来了。这样,我就有了一天的假期可以去逛一逛县城,逛着逛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一个旧书摊的前面,我情不自禁的蹲下来翻阅起来。在众多的大众类图书面前,有一本数学书显得特别抢眼,我打开一看,这是一本专门讲数列知识的书,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本书把这些数列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书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令我大开眼界,我隐约感到这本书的方法可以用到我正在读的高中数学当中去,所以我毫不犹豫就把它买回去了。回去以后,花了好几个星期时间认真的琢磨、做笔记。当然也有很多内容,难度太大,看不懂,咬不动,我把这些方法用到了我的作业当中去。很快,我的数学老师就发现了端倪,他一方面表扬我创造了很多新的方法,说是他没有教过的方法,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我的解法不够完善,不够严谨,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彻底搞懂,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向老师坦白,说这是我从某本书上学来的,当老师看到这本书的作者名字之后,他就告诉我这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学术专著,说是不太适合高中生阅读。但是他也鼓励我,今后能够上大学可以继续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会对我们高中的数学进行延伸、拓展,这一次意外的课外阅读经历,是否注定了我上大学就要读数学系,一辈子与数学打交道?同时也告诉我一个道理,好书能打开人的眼界,延展人的思维半径,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无能为力,可能恰恰是因为我们对这个问题还比较无知,我们需要加大我们的阅读量,扩充我们的阅读面。

第三个故事:两张毕业证。

高中毕业以后,我如愿上了大学,也读了数学系,实现了数学书的阅读自由,因为大学图书馆里的数学图书,还有数学杂志是应有尽有,但是并不能用读书的本数来衡量我们数学系学生的阅读是否勤奋,阅读量是否足够,因为数学知识的吸收,常常要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完成。比如有一本经典的来自苏联的数学书叫做《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这本书我们数学系的学生要花几年的时间来读,因为这本书有几千道题目需要我们先做,然后再对照书中的解答进行阅读。这种阅读,必然是辛苦的、枯燥的。有时为了调节学习数学的节奏,我也会读一些非数学的书,比如古典文学、古诗词、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书,我都会读一些。有一次在一个自习教室,当我把数学和古典文学的书同时拿出来读的时候,引起了一位中文系学生的好奇,经过一番交谈,他建议我报考中文系的辅修专业。他说,这样你就可以跟着中文系的老师比较深入地读一点书,甚至还可以拿到我们中文系的专科毕业证。就这样,我大学毕业拿到了两张毕业证。一张数学系的,一张中文系的。很有趣的是,找工作的时候还有不少中学校长说请我去教语文,当然我是不敢去教语文的,现在看来,大学阶段确实是人生读书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基本上奠定了我们的专业风格和思维结构,影响我们的一生。

第四个故事:一次书名的改动。

工作以后我先做了几年的中学数学老师,这个时期教书和读书是并行的,因为工作的需要,我更多的是读数学教育专业的理论著作以及学术期刊,并尝试写一些文章,此后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主要是关于数学教育研究的,我就想联合几位同仁写一本书,总结教研论文的写作经验。书名初定为《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写作指南》,书稿写成以后我们想请一位专家做顾问,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是我国数学教育学科的泰山北斗。经人介绍,我把书稿送到了张先生家里,请他做顾问,张先生很认真地翻看了十多分钟。抬起头来,他说,这本书很有价值,能够解决一线老师的实际困难,我愿意推荐,但是我有一个建议,看书名是不是可以改一改,改成《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要强调先读后写,真可谓一掷千金。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读的足够多才会下笔如神。很多老师抱怨写不出文章,其实问题在于往往就在读得少。当然了,这不能责怪他们,他们要承担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还有升学的压力,几乎没有时间读书,也不知道读什么书,这就促使我近20年来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师专业发展和策划、出版教师读物。因此,我创办了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以及新青年教师文库。其中新青年数学教师发展论坛,每年暑假举办一次,地点大多数放在高校的师范大学,试图通过每一年一次的集中研修,从专家引领、同伴分享、自我学习等方面促进我们的青年数学教师,特别是来自乡村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发展。我出版新青年教师文库,这是希望青年教师在平时也能够开展专业阅读,日积月累,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理论素养。

第五个故事:两份学科书目。

大家知道朱永平先生领衔的新阅读研究所致力成为我们国家的书目专家,已经研制并发布了很多重要的书目。最近几年朱永平先生又组织我们研制中小学的学科书目,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很荣幸,我主持了中学数学学科书目的研制工作,包括两份书目,一份教师书目,一份学生书目。目前两份书目都已经完成,出版社正在审查,即将出版。在研制的过程当中,我也借此机会比较深入的思考数学学科的阅读意义以及阅读的特点和方法等等,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今中外关于阅读的论述有很多。我们数学是一门科学、一种文化,也是描述世界的一门语言、一种模型,其形态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因此数学的阅读,数学的写作活动广泛的存在在数学的研究与普及,数学的教育学等过程当中。前苏联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学科阅读既具备一般阅读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无论数学知识的产生,还是数学学科的发展,其逻辑顺序和历史顺序并不一致,这就给人们认识、学习数学带来了诸多困难,有时需要历史的阅读数学,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如数学上的三次危机,有时需要逻辑的阅读数学,了解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如数学的各个学科分支以及他们的功能、价值等等。另外,数学的发展总是依靠问题来推动的,比如在1900年的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德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提出了23个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数学问题成为众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点,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学科的阅读常常需要聚焦问题,开展专题阅读和思考。

根据以上数学学科的阅读意义和特点,我们提倡在数学学科阅读当中,要紧抠数学学科特点,包括抽象性、严谨性、应用性,采取精读与范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自读与共读相结合,阅读与解题相结合,还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等等开展阅读。即使我们在中学数学学科书目当中推荐了100本图书,读者也应该有所区别,形式多样,量力而行的体验。

以上就是我讲的五个阅读故事。学无止境,阅读又无止境,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人人爱阅读,人人会阅读“的时代新风尚。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阅读的力量。再次感谢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秘书处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向大家学习,谢谢。


上一条:数学系VS生命科学系篮球赛
下一条:4月11日弘毅杯篮球赛数学系VS艺术系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系  地址:吕梁学院教学楼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