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联系我们
 
团学工作
 学生组织 
 各类竞赛 
 资格证考试 
 学生活动 
 社会实践 
 奖评助贷 

数学与人工智能系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二)
2025-03-21 15:18 作者: 编辑:张宇光    (点击: )

个人简历

姓名:王宇欣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2004.10.16

政治面貌 : 共青团员

籍 贯 : 山西省盂县

系(部)专业班级: 数学与人工智能系 人工智能2302班

实践单位: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

实践岗位 : 支教老师

实践时间:2025.01.05---2025.02.03

今年1月份寒假,我有幸参与了盂县第三实验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主动加入到盂县第三实验小学担任支教老师。这一实践不仅是一次教育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大学的教育下,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家乡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光芒,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在实践开始前,我精心准备了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与兴趣,我设计了寓教于乐的课程,包括基础的语文、数学辅导,以及手工、绘画等艺术课程。同时,我利用互联网资源,准备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故事讲述、游戏互动等方式,我试图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一次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挑战。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和提升,如何让课程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老师的尊重。是每一次看到我时,都会亲切的叫我一声“老师”。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这份纯真与热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力量。我开始更加珍惜自己所学,希望能够将这份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通过这次实践,我不仅收获了教学经验,更收获了与孩子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沟通与协作,如何用爱心和耐心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滋养。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继续前行。我将致力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推动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期待着再次与那些纯真的笑脸相遇,这份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三尺讲台,书写着很多人的执着与梦想,播撒着阳光与希望。对于我来说,很荣幸有这样一次机会,从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到讲台上的老师身份,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我想短短一个月的教学或许不是普通的教了孩子们什么,而是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支教,是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旅程。在这条路上, 我遇到了许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也让我对“爱与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爱,是支教的核心。它体现在我们对孩子们的关心与呵护上,体现在我们为他们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努力上。我们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与需求,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在支教的日子里,我见证了爱的力量,它能够让孩子们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责任,则是支教的基石。我们肩负着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深知,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因此,我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次支教对于我来说也许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在支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责任的紧密联系。只有当我们心怀爱意、勇于担当责任时,才能够真正做好支教工作、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段支教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未来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将爱与责任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我们相遇在冬天,就像风遇见云,花遇见树,萤火虫遇见星光。青春总是以昂扬的姿态迸发出向上的生命力,这一段支教旅程的结束,也为我下一次旅程的出发积蓄了力量,我会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上一条:数学与人工智能系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三)
下一条:数学与人工智能系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一)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吕梁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系  地址:吕梁学院教学楼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