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4 日,吕梁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系首届数学文化节在学术报告厅热闹启幕,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亮眼成果同步揭晓。这场集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盛宴,不仅让师生们感受到数学与文化碰撞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该系教师团队深耕育人、助力学子逐梦数学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本次文化节的 “定盘星”,数学与人工智能系主任李香林全程亲力亲为。在开幕致辞中,她明确提出 “以文化传递数学魅力” 的活动基调,深刻阐述了数学文化节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兴趣、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同时鼓励师生们在趣味互动中探索数学之美,为整场启动仪式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随后,李香林主任宣读活动方案,并宣布数学与人工智能系首届数学文化节正式开幕,沉稳的把控力让启动仪式井然有序。

而王晓红老师则化身 “细节管家”,为文化节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她精心梳理活动方案,将活动流程、参与规则等关键信息清晰传达给每一位师生,大到环节衔接,小到人员安排,都考虑得细致入微。正是这份对细节的严谨把控,让文化节既保持了学术活动的规范性,又洋溢着青春活力,为后续活动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若说数学是理性的诗篇,那歌声便是感性的注脚。在趣味活动环节,人工智能 2401 班的汪林枫率先登场,带来经典歌曲《十年》。熟悉的旋律在报告厅内流淌,瞬间拉近了与现场师生的距离,温馨氛围弥漫全场。紧接着,信科 2501 班的范蕾以清澈透亮的嗓音演绎《想想念念》,让在场师生沉浸在青春独有的纯粹与美好之中;随后,该班史雅倩演唱的《探窗》更是赢得阵阵掌声。

最令人期待的 “击鼓传花” 互动环节如期而至。随着鼓点的节奏加快,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师生们积极参与,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让大家感受到数学文化节不仅有学术的严谨,更有文化的灵动与活力。
文化节的热闹氛围中,白建军老师化身 “竞赛科普员”,借助活动契机向在场师生系统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两类核心赛事。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类似高考,需单人在 3 小时内完成试卷,凭借绝对分数确定奖级,试题有标准答案,重点考验个人解题能力与知识储备;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则要求三人组队,在 72 小时内完成课题研究并撰写论文,无标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效果评判,更侧重团队协作与实践应用。

白建军老师用通俗的语言拆解竞赛规则与价值,点燃了众多学生的参赛热情,让大家看到了数学 “硬核” 的一面。事实上,从文化节的趣味互动到竞赛场的硬核突破,吕梁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系的教师们始终扮演着 “引航人” 的角色。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耐心与责任让学生们明白: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可以在文化中感受、在竞赛中锤炼、在成长中运用的实用工具。

如今,随着数学学科愈发受到重视 —— 从国务院强调基础学科倾斜,到 985 高校对数学高分考生 “破格录取”,该系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教学与辅导方法。他们既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挑战自我,也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用实际行动践行 “铸吕架梁,开物达用” 的校训。未来,这支教师团队还将继续在讲台与赛场之间奔波,用专业与热爱,陪伴更多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逐光前行。

启动仪式的最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数学相关电影《心灵捕手》。影片中与数学相关的故事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让大家在光影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也为吕梁学院数学与人工智能系首届数学文化节启动仪式画上了圆满句号。

据悉,本次数学文化节以 “传承数学文化,智创竞赛未来 —— 王文素数学精神引领,竞赛人才培育计划” 为主题,活动月安排丰富多样。活动月第一天,启动仪式已在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第一周,智慧教室将开展王文素数学思想讲座,王文素学习班系列活动同步开启,《算数宝鉴》研学小组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寻找身边的数学智慧” 摄影比赛也将在活动月期间持续进行。
第二周,学术报告厅将举办竞赛宣讲会,智慧教室开展的数学竞赛专题培训将持续至第四周;第三周,学术报告厅还将举办数学建模讲座。此外,活动月期间,图书馆大厅会举办数学文化展览,每周周末校园广播将推出数学游戏体验赛,一系列活动将让数学文化持续浸润校园,为学子们搭建起探索数学、提升自我的广阔平台。